工业废水中总氮达标处理是当前环保领域的一大挑战,其难点与突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难点
进水水质波动大:
工业废水中的氮素来源广泛,浓度和形态各异。
由于季节变化、降雨径流、上游企业排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水总氮浓度往往呈现较大的波动性,这使得污水处理工艺难以稳定适应。
传统工艺局限性: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法,虽然能够去除物质和部分氮素,但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时,往往存在脱氮效果不佳的问题。
工艺设计的不合理,如缺乏脱氮单元或脱氮单元设计不当,也会直接影响总氮的去除效率。
操作管理难度: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曝气量、污泥浓度、回流比等,对脱氮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或管理不善,这些参数往往难以得到精准控制,从而导致脱氮效率低下。
设备老化问题:
污水处理设备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出现磨损、腐蚀等问题,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特别是生物反应器中的填料、曝气装置等关键部件,一旦老化或故障,将直接影响生物脱氮效果。
二、突破
优化工艺设计:
针对传统工艺的局限性,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脱氮工艺。如厌氧-缺氧-好氧(A/O)工艺、前置反硝化工艺等。这些工艺通过优化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和运行参数,提高了总氮去除效率。
还可以考虑引入膜生物反应器(MBR)等处理工艺,以进一步提升处理效果。
加强源头控制:
在污水处理厂前设置调节池,对进水进行均质化处理,以稳定进水水质。
加强与上游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做好污水预处理工作,减少含氮污染物的排放。
提高操作管理水平:
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确保对曝气量、污泥浓度、回流比等关键参数的控制精准到位。
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实时监测水质指标,及时调整处理工艺。
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设备更新与维护:
针对设备老化问题,及时引入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如曝气装置、智能控制系统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处理效率,还能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
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深度处理与化学脱氮:
在生物处理后,采用化学沉淀法进一步去除总氮。这种方法可以弥补生物处理的不足,提高总氮去除率。
增加深度处理单元,如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等,以进一步提高总氮去除效果。
工业废水中总氮达标处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进水水质波动大、传统工艺局限性、操作管理难度以及设备老化问题等方面。而通过优化工艺设计、加强源头控制、提高操作管理水平、设备更新与维护以及深度处理与化学脱氮等突破措施,可以提高工业废水的总氮去除效率,确保出水水质达到环保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