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率是衡量水体中离子导电能力的指标,能反映水体中溶解性固体的含量,对于评估水质状况、监测水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电导率水质自动监测站可实现对水体电导率的实时、连续监测,但长期运行后,仪器可能会出现零点漂移现象,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因此,定期进行零点校准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
一、校准前期准备
1、设备与试剂准备
(1)校准用纯水:应使用电阻率不低于18.2 MΩ·cm 的超纯水,这种纯水的电导率极低,可作为理想的零点校准溶液。可通过实验室的超纯水机现场制备,并确保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纯水不受污染。
(2)清洁容器:准备干净的玻璃或塑料容器,用于盛放校准用纯水。容器应经过充分清洗,避免残留杂质影响校准结果。
(3)校准工具:根据监测站的具体型号,准备相应的校准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等,用于调整仪器的零点参数。
2、仪器状态检查
(1)外观检查:检查监测站的外壳是否有损坏、腐蚀等情况,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传感器表面是否有污垢或附着物。如有异常,应先进行清洁或维修。
(2)通电检查:接通监测站的电源,观察仪器的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各指示灯是否工作正常。检查仪器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是否正常,确保能够正常传输数据。
(3)预热:让监测站预热一段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使仪器内部电子元件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减少温度变化对校准结果的影响。
3、环境条件确认:校准应在符合监测站正常运行环境要求的条件下进行,通常要求温度在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且周围无强电磁干扰和振动源。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影响校准的准确性。
二、零点校准操作步骤
1、传感器清洁:将电导率传感器从监测站中取出,用超纯水轻轻冲洗传感器表面,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对于顽固的污渍,可使用柔软的毛刷轻轻刷洗,但要注意避免损坏传感器。清洗干净后,用干净的滤纸吸干传感器表面的水分。
2、纯水测量:将清洁后的传感器放入装有校准用纯水的容器中,确保传感器完全浸没在纯水中,且传感器表面无气泡附着。等待一段时间,让传感器与纯水充分接触并达到热平衡,一般需要5-10分钟。
3、进入校准模式:按照监测站的操作手册,进入仪器的校准模式。不同型号的监测站进入校准模式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可通过按键组合或在操作界面中选择相应的校准选项来实现。
4、零点校准设置:在校准模式下,仪器会提示进行零点校准。此时,将仪器显示的电导率值调整为零。有些监测站可以通过自动校准功能自动完成零点调整,而有些则需要手动输入零点校准值。手动校准时,应仔细操作,确保输入的值准确无误。
5、保存校准结果:完成零点校准后,按照仪器提示保存校准结果。有些监测站会自动保存校准参数,而有些则需要手动确认保存。保存校准结果后,退出校准模式,让仪器恢复正常测量状态。
三、校准结果验证
1、重复测量:再次将传感器放入校准用纯水中,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记录每次测量的电导率值。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评估测量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如果测量值的标准偏差较大,说明校准可能存在问题,需要重新进行校准。
2、对比测量:使用其他经过校准的电导率仪或标准电导率测量设备,对同一份校准用纯水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电导率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如果两者之间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一般不超过±1%),说明校准结果合格;如果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则需要分析原因并重新进行校准。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校准过程中显示异常:如果在零点校准过程中,仪器显示异常数值或出现错误提示,可能是传感器故障、连接线路问题或仪器内部电路故障。此时,应先检查传感器与仪器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排除连接问题后,再对传感器进行检测或更换。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可能需要联系仪器厂家进行维修。
2、校准后测量结果仍不准确:如果校准后监测站的测量结果仍然不准确,可能是由于纯水质量不达标、传感器老化或受到污染、环境条件变化等因素引起。应重新制备校准用纯水,对传感器进行再次清洁或更换,并确保校准环境符合要求。
五、结论
电导率水质自动监测站的零点校准是一项严谨且重要的工作,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规范的操作步骤、严格的校准结果验证以及及时处理常见问题,能够有效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水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相关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零点校准,并定期对监测站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