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绿藻,又称蓝藻,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含有叶绿素a的原核生物。在某些环境条件下,蓝绿藻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产生毒素,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蓝绿藻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一种水质监测设备,可实现对蓝绿藻及相关水质参数的自动化、连续化监测。然而,要确保监测站准确、稳定地运行,操作人员需掌握正确的操作要点。
一、安装前准备要点
1、选址考量
(1)代表性:监测站应安装在能代表所监测水域整体状况的位置。避免选择靠近入水口、出水口、排污口等局部水流变化剧烈的地点,以防数据失真。例如,在湖泊监测时,可选择湖中心或水流相对平缓的区域。
(2)安全性:考虑安装位置的安全性,避免受到人为破坏、自然灾害(如洪水、风暴潮)的影响。同时,要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
(3)供电与通信:确保安装地点有稳定的电源供应,以满足监测站设备的运行需求。此外,要具备良好的通信条件,以便将监测数据及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可以选择有有线网络覆盖或信号稳定的无线网络区域。
2、设备检查
(1)完整性检查:在安装前,仔细核对监测站所包含的各个部件,如传感器、数据采集仪、通信模块、太阳能板(若采用太阳能供电)、支架等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或缺失。
(2)性能测试:对关键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如传感器。可以使用标准溶液或已知浓度的模拟样本对蓝绿藻传感器进行校准测试,检查其测量精度和响应时间是否符合要求。对于数据采集仪和通信模块,进行通电测试,确保其能正常启动和通信。
二、日常操作要点
1、启动与初始化
(1)设备通电: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将监测站的各个设备依次连接并通电。注意电源的极性和电压是否符合设备要求,避免因电源问题损坏设备。
(2)系统初始化:开启数据采集仪和相关的监控软件,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设置监测参数,如蓝绿藻的测量范围、采样间隔时间、数据存储方式等。同时,配置通信参数,确保监测站能与监控中心正常通信。
2、采样操作
(1)采样频率设置:根据监测目的和水域特点,合理设置采样频率。对于需要实时掌握蓝绿藻动态变化的水域,可设置较高的采样频率,如每15分钟或30分钟采样一次;对于一般性监测,采样频率可适当降低,如每小时或每几小时采样一次。
(2)采样深度控制:蓝绿藻在水体中的分布不均匀,不同深度的浓度可能存在差异。根据监测需求,使用合适的采样装置控制采样深度。例如,对于浅水湖泊,可设置采样深度为0.5-1米;对于深水水库,可根据不同水层的特点设置多个采样深度。
3、数据查看与记录
(1)现场查看:操作人员可定期到监测站现场,通过数据采集仪的显示屏或连接的便携式设备查看实时监测数据。检查数据是否正常显示,有无异常值或错误提示。
(2)远程查看:利用监控中心的软件平台,远程实时查看监测站的数据。可以设置数据报警阈值,当蓝绿藻浓度超过设定值时,系统自动发出报警信息,提醒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3)数据记录:建立完善的数据记录制度,定期将监测数据导出并保存。记录数据时应包括采样时间、蓝绿藻浓度、相关水质参数(如水温、pH值、溶解氧等)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数据查看与分析要点
1、数据趋势分析
(1)短期趋势:观察短时间内(如一天内)蓝绿藻浓度的变化趋势,分析其与水温、光照、水流等环境因素的关系。例如,在晴天白天,蓝绿藻浓度可能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而在夜间,浓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2)长期趋势:对较长时间段(如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蓝绿藻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这有助于预测蓝绿藻水华的发生时间,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2、相关性分析
(1)与其他水质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蓝绿藻浓度与水温、pH值、溶解氧、营养盐(如氮、磷)等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当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时,可能会促进蓝绿藻的大量繁殖,导致蓝绿藻浓度升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找出影响蓝绿藻生长的关键因素,为水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考虑气象因素(如气温、风速、降水等)对蓝绿藻浓度的影响。例如,高温、低风速和少雨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蓝绿藻的生长和聚集,容易导致水华爆发。
3、异常数据处理
(1)数据筛选: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对异常数据进行筛选和识别。异常数据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采样干扰或突发环境事件等原因引起的。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数据范围阈值或采用统计方法(如格拉布斯检验法)来筛选异常数据。
(2)异常原因分析:对于筛选出的异常数据,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果是设备故障引起的,应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或校准;如果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四、维护保养要点
1、日常清洁
(1)传感器清洁:蓝绿藻传感器长期浸在水中,表面容易附着藻类、泥沙等杂质,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定期使用柔软的刷子或棉布轻轻擦拭传感器表面,去除附着物。对于顽固的污渍,可以使用适量的清洗液进行清洗,但要注意避免损坏传感器。
(2)设备外壳清洁:定期清洁监测站设备的外壳,去除灰尘和污垢,保持设备的整洁。可以使用湿布擦拭外壳,但要注意避免水进入设备内部。
2、定期校准
(1)校准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一般来说,蓝绿藻传感器每1-3个月应进行一次校准,以确保其测量准确性。
(2)校准方法:使用标准溶液或已知浓度的模拟样本对传感器进行校准。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将传感器浸入标准溶液中,调整设备的测量参数,使测量值与标准值一致。
3、设备检查与维修
(1)定期检查:定期对监测站的各个设备进行检查,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仪、通信模块、电源系统等。检查设备的连接是否松动、有无损坏或老化现象。
(2)及时维修:如果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损坏,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对于一些常见的故障,如传感器信号异常、通信中断等,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设备说明书进行初步排查和处理;对于复杂的故障,应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五、结论
蓝绿藻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操作涉及安装前准备、日常操作、数据查看与分析以及维护保养等多个方面。操作人员只有掌握正确的操作要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维护,才能确保监测站准确、稳定地运行,为蓝绿藻水华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蓝绿藻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