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实时监测水体酸碱度的重要设备,在环境监测、污水处理、饮用水安全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保证其测量精度、延长使用寿命,需严格遵循科学的维护保养规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日常维护保养(每日执行)
1、外观与环境检查:每日巡查监测站的安装环境,确保设备外壳无破损、无明显污渍,周围无积水、无易燃易爆物品及强腐蚀性气体。清理设备表面的灰尘、蛛网等杂物,检查安装支架是否稳固,避免因振动导致部件松动。同时,确认监测站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在正常范围内,极端天气时需采取遮阳、防雨、防冻等防护措施。在工业区周边等腐蚀性气体较多的环境,需增加外壳清洁频率,每周用中性洗涤剂擦拭一次,防止外壳被腐蚀。
2、传感器状态检查:PH电极是核心部件,每日需观察电极是否完全浸没在水样中(或保养液中,停机时),电极表面是否有气泡、沉积物或生物附着。若发现表面污染,用软毛刷蘸取蒸馏水轻轻刷洗,去除附着物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避免使用硬物刮擦电极玻璃泡或敏感膜。在高浊度水体(如河流入海口、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电极表面易附着泥沙,可在每日检查时用专用的电极清洁棉片擦拭。检查电极电缆线是否有破损、老化,接口处是否松动、受潮,确保信号传输稳定。
3、数据与运行状态查看:通过监控终端查看当日PH测量数据,观察数值是否在合理范围内,有无持续漂移或突变。检查设备运行指示灯、显示屏是否正常,有无报警提示(如电极故障、校准过期等),若出现异常需及时记录并初步排查原因。同时,确认采样泵、阀门等辅助设备运行声音正常,无卡顿或异响。对于饮用水源地等对数据精度要求极高的监测点,需严格关注数据波动,超出常规范围立即排查。
二、定期维护保养(每周/每月执行)
1、PH电极校准与性能验证:每周需对PH电极进行校准,采用两点校准法(使用标准缓冲液)。校准前确保标准溶液在有效期内、无浑浊沉淀,校准过程严格遵循设备说明书步骤:先将电极放入中性缓冲液中,待读数稳定后完成零点校准;再放入另一浓度缓冲液中完成斜率校准,校准后误差需在允许范围内。在养殖水体等PH值波动较大的场景,可增加校准频次。每月使用第三方标准溶液进行性能验证,若偏差超过允许范围,需重新校准或更换电极。
2、采样与管路系统维护:每周检查采样管路是否通畅,有无堵塞、弯折或泄漏,重点清理进水口过滤器的杂质(如泥沙、藻类),防止堵塞影响水样流通。在藻类繁殖旺盛的季节(如夏季),需增加清理过滤器的频率,可将过滤器浸泡在专用溶液中一段时间,杀灭藻类后冲洗干净。每月对管路进行冲洗:用蒸馏水或专用清洗液循环冲洗管路,去除内壁附着的有机物、微生物膜,冲洗后用蒸馏水冲洗残留药剂,避免污染水样。对于工业废水监测站的管路,若水样含油较多,可改用适合的清洗溶液冲洗。
3、电路与供电系统检查:每月检查供电线路连接是否牢固,电源适配器工作是否稳定,蓄电池(若有)电量是否充足,太阳能板(若有)表面是否清洁、无遮挡,确保供电系统可靠。在连续阴雨天气较多时,需提前为蓄电池充电,避免因电量不足导致设备停机。检查电路接口处有无氧化、锈蚀,用无水酒精擦拭接口后重新连接,防止接触不良。
4、辅助设备维护:对于配备自动清洗装置的监测站,每周检查清洗喷头是否通畅,清洗液余量是否充足,调整清洗频率以适应水质浑浊度。在高生物活性水体(如湖泊、池塘)中,可适当提高清洗频率。每月检查电磁阀、蠕动泵等部件的运行状态,添加适量润滑剂(食品级)减少机械磨损,确保动作灵活准确。
三、季度与年度维护保养
1、电极深度保养与更换评估:每季度将PH电极从监测站取出,检查电极玻璃泡是否有裂纹、敏感膜是否老化(如变色、硬化)。若电极使用时间较长(或校准频繁失效),需评估是否更换:将电极放入标准缓冲液中,若响应时间过长或读数漂移较大,建议更换新电极,旧电极需按规范处置。保养时,将电极浸泡在专用保护液中,恢复其活性。在盐度较高的环境中,需增加电极保养液的更换频率。
2、设备内部清洁与部件检查:每季度打开设备机箱(断电操作),用压缩空气吹扫内部灰尘,擦拭电路板、接口插件上的污渍,检查元件有无异常。年度维护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核心电路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进行检测,测试其信号处理和传输稳定性,更换老化的易损件(如保险丝、密封圈)。在潮湿地区,可在机箱内放置防潮袋,定期更换。
3、数据系统与软件维护:每季度备份监测站历史数据,清理无效冗余数据,确保存储系统运行流畅。年度检查数据传输协议是否正常,与监控平台的通信是否稳定,在厂家指导下升级设备固件至最新版本,优化运行参数。对于需要与相关部门联网的监测站,需在年度维护时同步检查数据上传格式是否符合最新标准。
四、特殊情况维护(故障或极端环境后)
1、故障修复后维护:当设备出现测量偏差、报警等故障,修复后需重新校准电极,运行一段时间观察数据稳定性。更换部件(如电极、管路、电路板)后,需记录更换时间、型号,并进行多次平行样测试,确保性能达标。在制药、食品等对水质要求极高的行业,更换部件后需进行更长时间的稳定性监测,确认无异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2、极端环境后的维护:暴雨、高温、低温等极端天气后,需全面检查设备:清理积水、修复遮阳/保温装置;低温后检查管路是否冻裂,电极是否因结冰损坏,可采取适当的防冻措施;高温后检查散热系统是否正常,防止元件过热老化,可增加散热部件的清洁频率。
五、维护记录与管理
建立《PH水质自动监测站维护保养台账》,详细记录每日、每周、每月的维护内容(如校准数据、部件更换、故障处理等),并由操作人员签字确认。台账需长期保存,便于追溯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故障规律。同时,定期对维护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设备运行情况优化维护周期和方法,确保监测站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定期进行复训,更新维护知识。
六、结语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维护保养规程,可有效降低PH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故障率,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监测环境和设备型号,灵活调整维护细节,最大化发挥设备的效能。